从“新时尚”到“好习惯”|江苏垃圾分类的十年破题之路
发表日期:2025-10-9 文章编辑:江苏景弘
政策引领:从“试点探索”到“全域覆盖”
江苏的垃圾分类起步早、标准严。201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后,江苏率先出台《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》,明确“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”四分类标准,并首创“省级统筹、市县落实、乡镇兜底”的三级推进机制。
南京作为“首善之区”,2019年便实现小区“撤桶并点”全覆盖,首创“两网融合”体系——前端分类收集与后端资源利用无缝衔接,厨余垃圾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,废塑料、纸张进入再生工厂,连废旧衣物都被制成环保布袋。苏州则推行“三定一督”(定时、定点、定人督导)模式,全市4800多个小区配备督导员,通过“红黑榜”“积分兑换”激发参与热情。截至2023年,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,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%,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。
科技赋能:从“人工督导”到“智慧治理”
在无锡梁溪区的“智慧分类箱房”,居民刷脸开箱、自动称重,违规投放行为会被摄像头抓拍并推送至社区APP;常州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引入AI称重系统,实时监控垃圾热值,调整燃烧参数提升发电效率;连云港的“垃圾分类监管平台”则汇聚全市2.6万个投放点数据,哪里分类不准、哪类垃圾激增,大屏一目了然。
科技的深度融入,让江苏垃圾分类从“人治”转向“智治”。苏州研发的“苏分类”小程序,集成预约回收、积分查询、知识科普功能,注册用户超600万;南京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引入昆虫养殖技术,黑水虻“吃掉”垃圾产出虫蛋白,实现“零填埋、全利用”。更关键的是,数据反哺前端——通过分析居民投放习惯,南京调整了2000多个小区的投放时段,扬州根据垃圾成分优化了收运路线,资源化利用率因此提升15%。
习惯养成:从“要我分”到“我要分”
垃圾分类的难点在“人心”。江苏深谙此道,用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文明”:学校开设“垃圾分类课”,孩子回家当“小老师”;社区组织“分类达人赛”,积分可换电影票、体检券;媒体推出“垃圾去哪儿”纪实节目,让市民追踪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。在扬州,退休教师陈奶奶组建“银龄督导队”,三年如一日守在垃圾桶旁教分类;在南通,“00后”大学生用短视频拍“分类冷知识”,单条播放量破百万;在盐城,企业将分类表现纳入员工考核,优秀者获“绿色工时”奖励。如今,江苏城乡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%,参与率超85%——从“被提醒”到“自觉做”,从“嫌麻烦”到“有面子”,分类真正融入了生活肌理。
结语:一场没有终点的“绿色革命”
十年深耕,江苏垃圾分类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: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总量连续5年“双下降”,资源化利用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走在全国前列。但江苏并未止步——苏州正在试点“零废弃社区”,南京探索“碳账户”与分类积分互通,连云港推进“海洋垃圾治理”……正如一位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所言:“这不是为了应付检查,而是给子孙留一片更干净的土壤。”当分类成为基因,当绿色成为习惯,江苏的每一步,都在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未来写下生动注脚。
- 【上一篇】:没有了
- 【下一篇】:江苏各市候车亭状况概览
专注品质与服务:专业候车亭厂家的发展之道
Date:2025-6-16
模块化自由组合太阳能座椅
Date:2025-5-6
德国欧罗巴广场公交候车亭:城市脉络中的灵动音符
Date:2025-4-30
组合式垃圾分类亭:环保新利器
Date:2025-4-15
太阳能座椅的设计应用
Date:2025-2-20
从“新时尚”到“好习惯”|江苏垃圾分类的十年破题之路
Date:2025-10-9
江苏各市候车亭状况概览
Date:2025-9-22
太阳能座椅:绿色科技赋能多元场景的“能量驿站”
Date:2025-9-18
候车亭顶棚:藏在屋檐下的人间尺度
Date:2025-9-10
城市候车亭风格选择的原则与实践路径
Date:2025-9-1